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正文

电影产业由大到强,看资本看情怀看担当

2018/5/31 9:42:18



  从2012年起,中国的电影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 个亮点,以每年净增100亿元的速度持续上涨。2017年,全国票房总量更是超过了559亿元人民币。从体量上看,中国已经成为了 个电影大国。然而,中国电影的体量和票房在持续走高,但依然存在着质量发展参差不齐,在海外的传播度并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在新时代的历史机遇下,如何让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真正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成为了业界关注的问题。


《影视蓝皮书》:数据读出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论坛上,发布了《影视蓝皮书: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18)》。根据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电影产业的票房达到559亿元,增幅是两位数,突破了2016年的低速增长态势,进入到了 个新常态。预计2018年,我国整个影视产业的直接规模有望达到1250亿元~1300亿元以上,总体规模则有望达到2200亿元~2300亿元以上。


  另外,电影产业除了在票房上有比较大的增幅外,在电影的广告衍生品以及中国电影海外发行方面也突破了20%的增长率,整个产业的总规模突破了700亿元。而且,2017年电影的观影人次、放映场次以及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在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的数据上,海外销售也有一定的增长。另外,数据显示,网络在线售票已经超过了80%。



  《影视蓝皮书: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18)》还对电视剧产业以及综艺节目等进行了研究,显示我国电视剧版权交易量有将近20%的提升,在广告、数字付费、衍生品和价值开发方面也有一定的增幅。电视剧产业的总产值将近千亿。在电视综艺节目方面,版权交易直接额度达到了175亿元。然而,在广告收益、数字付费和衍生品开发方面都有一定的跌落。从2012年到2017年,电视综艺貌似已经过了它的高峰期,在2017年创了一个新低。不过,一个新的现象是,2017年文化综艺类节目获得了比较好的发展,《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一股清流涌入到电视综艺类型中,并带来了非常好的口碑和流量。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司若在对《影视蓝皮书》进行解读时说,在产业方面,我国影视规模化的产能已经是全球领先。在制作方面,我们拥有全世界 多的,也是设备非常完备的制作基地和规模巨大的从业人员。这些都是优势。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市场方面,由于我们已经拥有了 大的用户量和 大规模的电视观众和网络用户数,因此也对我国的影视剧和综艺节目制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内容品质方面。从竞争来说,现在影视行业也进入到了红海,竞争主体的规模非常大,很多的影视企业涌入,因此竞争非常激烈。


三大“失序”危害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影视蓝皮书》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电影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然而,越是高速,就越需要秩序的保障。否则,一旦失去了秩序,就容易翻车。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认为,中国目前电影产业的发展面临三大挑战。 个是舆论失序的挑战。过去一年中国电影频繁成为媒体上的热点话题,而且几乎所有的热点电影在互联网上都会成为网友是非对错的争论对象。甚至有一些批评已经上升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层面。这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我们要习惯把电影当成一部电影,也不能用个人的常识判断一个电影,更不能以个人的站位对电影进行政治判断,这样会导致舆论环境越来越紧张。”尹鸿说。


  第二个挑战是市场的失序。尹鸿认为,和房地产、煤矿等行业相比,电影一年500多亿的票房体量不算大。因此现在出现了各种非专业化的资金买票房、锁票房,而且制造舆论、攻击相反舆论的现象,用资金干预造成市场严重失去原有规范,让良币被劣币驱逐。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 终失去观众的信任。“监管部门如果想让这个行业健康发展,一定要让市场规范。越没有规范就越容易恶性竞争。行业外的钱要想进入这个行业必须要经过一个专业化的平台才行。”尹鸿说。



  第三个挑战是产业失序。尹鸿说,我国目前电影的制作方和出品方高度分散,30多家公司才占全年电影票房的70%~80%。而大约五六年前,几家公司基本上可以占全年电影票房的60%~70%。这是上游的情况。作为下游的院线也是高度分散。现在共有40多条院线,一个城市里就可能会有20多条院线竞争。而且这些电影院离得很近,所以会出现各种不正当手段竞争。而且,我们现在的电影票80%以上是互联网平台销售,所以,互联网平台既是售票平台又是发行平台,又是信息代管平台。现在两大互联网平台形成了垄断竞争格局。“总体来看,上端是分散的,下端也是分散的,只有这个网络售票环节是垄断的。凡是学过经济学的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两端都没有议价能力,这样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很大的问题。”尹鸿说。


善补短板未来可期

  中国电影进入了新时期。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中国电影行业应该如何前进?业界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张丕民认为,“电影强国”的标准是我们的电影不仅能够在国内,而且能够在国际上赢得好的口碑、好的社会舆论和好的票房收益。因此,电影产业要想持续健康向前发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首先要坚持电影内容的社会效益和质量导向原则,通过深入生活的体验和深入社会的观察进行创作,不断提升电影内容作品的社会效益和整体质量,多出精品力作,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而且,要有更高的智慧、能力包括营销手段,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是要大力提升影院制作体系的工业化水平和市场运营能力。通过透明、高效的影视工业流程进行加工生产,通过健康规范的影视市场体系进行资源配置,从而促进供给侧改革,优化产量规模,保障公平竞争,积极防控风险,提升经济效益。


  三是要构建与电影产业规模和国际地位相配套的电影智库咨询研究支撑体系。各类影视智库机构、咨询机构和 市场研究机构要面向行业问题、市场问题、效应问题,通过深入受众的调查和市场研究,形成高效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案和应对体系,积极助力行业发展向事业化方向迈进,向国际一流水平看齐。


  四是要认真学习《电影产业促进法》,从中找到发展的支撑和助力,对政府的政策和整个电影行业未来发展的规划有帮助。


  电影产业不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也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一个人才密集型产业,因此,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影产业的人才需求也是业内热议的焦点。南京艺术学院副校长、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认为,目前我国用人单位和培养高校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比较明显的首先是产学研的脱节问题。影视教育是跟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而不是纯理论的东西。因此,影视专业的老师首先要自我提升,投入到生产和研究的一线当中研究当下的问题和 新的现象,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另外,现在很多的艺术院校包括从事影视行业的学校,往往重技艺轻人文,这是非常大的问题。世界上好的艺术品和文艺作品除了技艺好以外,更重要的是有思想,有情感。没有这两样东西,我们的作品将会是空心的,失去了灵魂。因此,在学校教育里还要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 后,学校还有一个责任就是社会引导。


  “ 近这几年,对颜值的追求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评价一个明星不看人文素质也不看演技,只要颜值高就行。这是歪曲的价值观。学校应该有义务引导电影观众和社会大众的心态往健康理性的方向走,只有这样中国的电影才能够更好地发展。”李向民说。


源/中国经济导报

<#mid#>
主页 | 关于我们 | 电影电视 | 艺人经纪 | 艺术培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5-2016 河北国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电话:13111491431 地址:唐山市路北区祥瑞里沿街底商26号